现代启示录:修订间差异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无编辑摘要
标签2017版源代码编辑
→‎爭議:​ 修飾語句
(未显示2个用户的8个中间版本)
第1行:
{{NoteTA
|G1=Show
|G2=Unit
|T=zh-hans:现代启示录;zh-hant:現代啟示錄;
|1=zh-hans:现代启示录;zh-hant:現代啟示錄
第33行 ⟶ 第35行:
| imdb_id = 0078788
}}
《'''现代启示录'''》({{lang-en|''Apocalypse Now''}},新加坡首映時譯《'''战祸'''》)是一部1979年的電影,由[[美国]]導演[[弗朗西斯·科波拉]]執導,根据波蘭裔[[英国]][[作家]][[约瑟夫·康拉德]]的中篇小说《[[黑暗之心]]》改编,背景設置在改成[[越戰]]時期的[[越南共和國|越南]]。內容讲述期间,一名[[美國陸军特种部队]]军官奉命去刺杀另外一名叛逃並據地為王的美軍上校。通过他在途中的种种经历,深刻地揭露[[战争]]对人性的摧残和人性最深層的恐懼,並反映原始叢林文化和美軍的戰爭行為,對文明是否真有進步出質疑。
 
片中[[美國第1騎兵師|第1騎兵師]]搭乘[[UH-1|UH-1直升機]],進行空中機動作戰的片段,導演法蘭西斯·柯波拉匠心獨具地配上了[[華格納]]歌劇配樂「[[女武神的騎行]]」,展現出了軍事行動的磅礡氣勢,卻又同時襯托出了畫面上戰爭進行的殘酷血腥,這也成了影史上的經典片段。
第50行 ⟶ 第52行:
=== 發展 ===
 
1967年,電影製片人[[約翰·米利厄斯]]在為[[法蘭西斯·福特·科波拉]]擔任《{{link-en|雨人(1967年電影)|The Rain People|雨人}}》的助理時,受到朋友[[喬治·盧卡斯]]和[[史蒂芬·史匹伯]]的鼓勵,創作了一部[[越戰主題電影|越戰電影]]。米利厄斯曾想自願參加戰爭,但當他因[[哮喘]]被拒絕時感到很失望。他想出了將[[約瑟夫·康拉德]]的《[[黑暗之心]]》的情節改編為[[越南戰爭]]背景的想法。他在十幾歲的時候就讀過這本小說,當他的大學英語教授、[[南加州大學]]的艾爾文·R·布萊克(Irwin R. Blacker)提到將其改編成電影的幾次嘗試均未成功時,他想起了這本書。布萊克放話對他的班級說:「沒有[[編劇]]能完美地改編約瑟夫·康拉德的《黑暗之心》」。
 
柯波拉給了米利厄斯15,000美元來編寫劇本,並承諾如果獲得拍板定案,將額外支付10,000美元。米利厄斯聲稱他在1969年編寫了劇本。他想將康拉德的小說用作“一種寓言。完全遵循這本書太簡單了。”一些消息來源稱,米利厄斯的原標題是迷幻士兵,但米利厄斯在2010年的一次採訪中對此提出異議,聲稱《現代啟示錄》始終是預期的標題。
第66行 ⟶ 第68行:
柯波拉被米利厄斯的劇本所吸引,他將其描述為“一部[[喜劇]]和[[恐怖]]的[[心理學恐懼|心理驚悚]]故事”,並獲得了版權。1974年春天,他與朋友和聯合製片人{{link-en|弗雷德·魯斯|Fred Roos}}和{{link-en|格雷·弗雷德里克森|Gray Frederickson}}討論了製作這部電影的想法。他原意打算請盧卡斯和米利厄斯執導,但兩人都參與了其他項目。(盧卡斯已獲准製作《星際大戰》)於是柯波拉下定決心製作這部電影,並全程投入製作。他將其設想為對{{link-en|現代戰爭|Modern warfare}}性質、[[二元對立|善惡對比]]以及[[美國文化]]對世界其他地區影響的[[學術|權威性陳述]]。 他說他想帶領觀眾“體驗前所未有的戰爭體驗,讓他們像經歷過戰爭的人一樣做出反應”。
 
1975年,柯波拉希望與[[美國陸軍]]合作,並在[[喬治亞州]]和[[佛羅里達州]]勘察軍事地點;但陸軍並不感興趣。在[[澳大利亞]]宣傳《[[教父第二集|教父2]]》時,柯波拉和他的製片人在[[昆士蘭州]]北部的[[凱恩斯 (昆士蘭州)|凱恩斯]]尋找《現代啟示錄》的可能取景地點,因為那裡有類似於[[越南]]和[[馬來西亞]]的[[叢林]]。後來他決定在[[菲律賓]]製作這部電影,因為它可以獲得美國的[[軍事裝備]]和廉價的[[勞動力]]。 製作協調員{{link-en|弗雷德·魯斯|Fred Roos}}已經在那里為{{link-en|芒特·赫爾曼|Monte Hellman}}製作了兩部{{link-en|低成本電影|Low-budget film}},並且在那裡有朋友和聯絡人。弗雷德里克森前往菲律賓並與[[費迪南德·馬科斯]]總統共進晚餐,以正式確定對製作的支持,並允許他們使用該國的一些軍事裝備。柯波拉在1975年的最後幾個月裡修改了米利厄斯的劇本,並與聯美公司談判以確保製作資金。米利厄斯聲稱這將是“有史以來最暴力的電影”。根據弗雷德里克森的說法,預算粗估在1200-1400萬美元之間。柯波拉{{link-en|美國西洋鏡製片公司|American Zoetrope}}以750萬、800萬美元將國內、國外發行權賣給[[聯美影業公司|聯藝電影]]那裡獲得了750萬美元的國內發行權和800萬美元的國際銷售權,假使這部電影由[[馬龍·白蘭度]]、[[史提夫·麥昆]]和[[金·哈克曼]]主演。
 
=== 選角 ===
第94行 ⟶ 第96行:
1976年[[聖誕節]]後,柯波拉觀看了一段粗略的鏡頭組合,但仍需要即興創作一個結局。1977年初,他回到菲律賓繼續拍攝。
 
同年3月5日,當時只有36歲的辛[[心臟病]]發作,掙扎了四分之一英里尋求幫助。到那時,這部電影的預算已經超支,辛擔心如果投資者得知他的病情會停止融資,他聲稱自己中暑了。在他於4月19日重返片場之前,他的弟{{link-en|喬·艾斯提維茲|Joe Estevez}}為他填補了空缺,並為他的角色提供了畫外音。柯波拉後來承認,他不再能分辨出哪些場景是關於喬或馬丁的。法國種植園的一個主要鏡頭場戲花費了數十萬美元,但被從最後一部電影中剪掉了。謠言開始流傳,現代啟示錄有多個結局,但負責音效的[[理查德·贝格斯|理察·貝格斯]]說:“從來沒有五個結局,即使可能有不同的剪輯版本,但結局只有一個”。這些謠言來自柯波拉經常背離原著劇本。柯波拉承認本片沒有結局,因為白蘭度過胖的因素,無法按照原始劇本中所寫的場景進行。在丹尼斯·雅各布(Dennis Jakob)的幫助下,柯波拉決定把結局設定為“兇手逆流而,殺死國王,然後自己成為國王的經典神話——源於《[[金枝:巫術與宗教之研究|金枝]]》中的{{link-en|漁人王|Fisher King}}”。主體拍攝於1977年5月21日殺青,歷時238天。
 
=== 後期製作和音效 ===
第107行 ⟶ 第109行:
=== 爭議 ===
 
在當地[[伊富高省|伊富高]][[部落]]舉行的儀式中,一頭[[水牛]]被砍刀宰殺,作為高潮場景,柯波拉此前曾與他的妻子艾琳諾(她拍攝了後來在紀錄片《{{link-en|黑暗之心(紀錄片)|Hearts of Darkness: A Filmmaker's Apocalypse|黑暗之心}}》中展示的儀式)和攝製組目睹了這一儀式。儘管這是一部受美國[[虐待動物]]法約束的美國作品,但在菲律賓拍攝的此類場景並未受到監管或監控;[[美國人道協會]]給這部電影一個“不可接受”的評級。
 
劇組買來真正的人類[[屍體]]是從一個,賣家原來是一個[[盜墓者]]的人那裡買來的。警察拿著護照審問攝製,扣押護照,士兵將屍體帶走。劇組只好用臨時演員來演屍體
 
拍攝期間[[丹尼斯·霍珀]]和[[馬龍·白蘭度]]相處得並不融洽,導致白蘭度拒絕與霍珀同時在片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