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半岛战争:修订间差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无编辑摘要
调整格式、排版 增加或调整内部链接
标签2017版源代码编辑
 
(未显示8个用户的15个中间版本)
第1行: 第1行:
{{noteTA
{{Infobox military conflict
|G1=地名
|1=zh-tw:薩拉戈薩; zh-cn:萨拉戈萨; zh-hk:薩拉戈薩;}}{{Infobox military conflict
| conflict = 半岛战争
| conflict = 半岛战争
| partof = [[拿破仑战争]]
| partof = [[拿破仑战争]]
| image = El dos de mayo de 1808 en Madrid rdit.jpg
| image = 半島戰爭1.jpg
| image_size = 300px
| image_size = 300px
| caption = 由左至右,由上至下為:{{flatlist|
| caption = {{link-es|1808年5月2日的起义|El dos de mayo de 1808 en Madrid|《1808年5月2日的起义》}}<br>1814年[[弗朗西斯科·戈雅]]作品
* [[五月二日起義]] (1808年5月)
* [[拜倫之戰|拜倫戰役]] (1808年7月)
* [[索莫謝拉戰役]] (1808年11月)
* [[第二次薩拉戈薩圍城戰|薩拉戈薩圍城戰]] (1809年2月)
* [[奧卡尼亞戰役]] (1809年12月)
* [[布哥斯圍城戰]] (1812年10月)
* [[維多利亞戰役]] (1813年6月)
* [[土魯斯戰役]] (1814年4月)
}}
| date = '''1808年5月2日''' <br />(有时也从1807年10月27日算起{{efn|有学者将法-西同盟入侵葡萄牙算作半岛战争爆发标志{{harv|Glover|2001|p=45}}。}})<br />'''至1814年4月17日'''{{efn|指[[第六次反法同盟]]与法国签署停火协议{{harv|Glover|2001|p=335}}。}}<br />({{Age in years, months, weeks and days|month1=05|day1=02|year1=1808|month2=04|day2=17|year2=1814}})
| date = '''1808年5月2日''' <br />(有时也从1807年10月27日算起{{efn|有学者将法-西同盟入侵葡萄牙算作半岛战争爆发标志{{harv|Glover|2001|p=45}}。}})<br />'''至1814年4月17日'''{{efn|指[[第六次反法同盟]]与法国签署停火协议{{harv|Glover|2001|p=335}}。}}<br />({{Age in years, months, weeks and days|month1=05|day1=02|year1=1808|month2=04|day2=17|year2=1814}})
| place = [[伊比利亚半岛]]和法国南部
| place = [[伊比利亚半岛]]和法国南部
第14行: 第25行:
| combatant1 = {{plainlist |
| combatant1 = {{plainlist |
* {{flagicon|ESP|1785}} [[西班牙帝國]]
* {{flagicon|ESP|1785}} [[西班牙帝國]]
* {{flagicon|UKGBI}} [[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
* {{flagicon|UKGBI}} [[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大不列颠王國]]
* {{flagicon|Kingdom of Portugal|1750}} [[葡萄牙王國]]
* {{flagicon|Kingdom of Portugal|1750}} [[葡萄牙王國]]
}}
}}
| combatant2 = {{flagicon|First French Empire}} [[法兰西第一帝国]]
| combatant2 = {{flagicon|First French Empire}} [[法兰西第一帝国]]
* {{flagicon image|Bandera de España 1808-1813.svg}} [[西班牙王国 (1808年-1813年)|西班牙王國]]
* {{flagicon image|Bandera de España 1808-1813.svg}} [[西班牙王国 (1808年—1813年)|西班牙王國]]
* {{flagicon image|Flag of the Confederation of the Rhine.png}} [[萊茵邦聯]]
* [[萊茵邦聯]]
* {{flagicon|Napoleonic Italy}} [[義大利王國 (拿破時代)|拿破仑意大利]]
* {{flagicon|Napoleonic Italy}} [[義大利王國 (拿破時代)|拿破仑意大利]]
* {{flagicon image|Flag of the Duchy of Warsaw.svg}} [[华沙公国]]
* {{flagicon image|Flag of the Duchy of Warsaw.svg}} [[华沙公国]]
| commander1 = {{plainlist |
| commander1 = {{plainlist |
* {{flagicon|UKGBI}} [[阿瑟·韦尔斯利,第一代威灵顿公爵|威灵顿公爵]]
* {{flagicon|UKGBI}} {{link-en|第一代贝雷斯福德子爵威廉·贝雷斯福德|William Beresford, 1st Viscount Beresford|贝雷斯福德子爵}}
* {{flagicon|UKGBI}} [[第一代希尔子爵罗兰·希尔|希尔子爵]]
* {{flagicon|UKGBI}} {{link-en|约翰·莫尔中将|John Moore}}
* {{flagicon|ESP|1785}} {{link-en|第一代拜莱公爵弗朗西斯科·哈维尔·卡斯塔尼奥斯|Francisco Javier Castaños, 1st Duke of Bailé|拜莱公爵}}
* {{flagicon|ESP|1785}} {{link-en|第一代拜莱公爵弗朗西斯科·哈维尔·卡斯塔尼奥斯|Francisco Javier Castaños, 1st Duke of Bailé|拜莱公爵}}
* {{flagicon|ESP|1785}} {{link-en|胡安·马丁·迪耶兹|Juan Martín Díez}}
* {{flagicon|ESP|1785}} {{link-en|胡安·马丁·迪耶兹|Juan Martín Díez}}
第33行: 第40行:
* {{flagicon|ESP|1785}} {{link-en|米格尔·埃斯基韦尔|Miguel Ricardo de Álava y Esquivel}}
* {{flagicon|ESP|1785}} {{link-en|米格尔·埃斯基韦尔|Miguel Ricardo de Álava y Esquivel}}
* {{flagicon|ESP|1785}} {{link-en|华金·布莱克|Joaquín Blake}}
* {{flagicon|ESP|1785}} {{link-en|华金·布莱克|Joaquín Blake}}
* {{flagicon|UKGBI}} [[第一代威靈頓公爵阿瑟·韋爾斯利|威灵顿公爵]]
* {{flagicon|UKGBI}} {{link-en|第一代贝雷斯福德子爵威廉·贝雷斯福德|William Beresford, 1st Viscount Beresford|贝雷斯福德子爵}}
* {{flagicon|UKGBI}} [[第一代希尔子爵罗兰·希尔|希尔子爵]]
* {{flagicon|UKGBI}} {{link-en|约翰·莫尔中将|John Moore}}
* {{flagicon|Kingdom of Portugal|1750}} {{link-en|贝尔纳丁·德·安德拉德|Bernardim Freire de Andrade}}{{KIA}}
* {{flagicon|Kingdom of Portugal|1750}} {{link-en|贝尔纳丁·德·安德拉德|Bernardim Freire de Andrade}}{{KIA}}
* {{flagicon|Kingdom of Portugal|1750}} {{link-en|费拉伯爵米格尔·福尔雅斯|Miguel Pereira Forjaz, Count of Feira|费拉伯爵}}
* {{flagicon|Kingdom of Portugal|1750}} {{link-en|费拉伯爵米格尔·福尔雅斯|Miguel Pereira Forjaz, Count of Feira|费拉伯爵}}
第54行: 第65行:
* {{flagicon|First French Empire}} [[弗朗索瓦·约瑟夫·勒费弗尔|弗朗索瓦·勒费弗尔]]
* {{flagicon|First French Empire}} [[弗朗索瓦·约瑟夫·勒费弗尔|弗朗索瓦·勒费弗尔]]
}}
}}
| strength1 = '''1808年11月:'''<br />{{flagicon|ESP|1785}} 205,000{{cfn|Clodfelter|y=2008|p=163}}<br />{{flagicon|UKGBI}} 31,000{{cfn|Clodfelter|y=2008|p=163}}<br />{{flagicon|Kingdom of Portugal|1750}} 35,000{{cfn|Chartrand|Younghusband|y=2000|p=16}}<br />'''1811:'''<br />{{flagicon|ESP|1785}} 55,000 游击队{{cfn|Fraser|y=2008|p=394}}{{efn|In Spanish, the form of asymmetric warfare waged by the Spanish partisans was termed ''guerrilla'' ("little war"), while the practitioner of such tactics was a ''guerrillero.'' These terms are usually rendered in English as "guerrilla warfare" and "guerrilla (fighter)," respectively.}}<br />'''1813年4月:'''<br />172,000{{cfn|Clodfelter|y=2008|p=166}}
| strength1 = '''1808年11月'''<br />{{flagicon|ESP|1785}} 205,000{{cfn|Clodfelter|y=2008|p=163}}<br />{{flagicon|UKGBI}} 31,000{{cfn|Clodfelter|y=2008|p=163}}<br />{{flagicon|Kingdom of Portugal|1750}} 35,000{{cfn|Chartrand|Younghusband|y=2000|p=16}}<br />'''1811年:'''<br />{{flagicon|ESP|1785}} 55,000游击队{{cfn|Fraser|y=2008|p=394}}{{efn|In Spanish, the form of asymmetric warfare waged by the Spanish partisans was termed ''guerrilla'' ("little war"), while the practitioner of such tactics was a ''guerrillero.'' These terms are usually rendered in English as "guerrilla warfare" and "guerrilla (fighter)," respectively.}}<br />'''1813年4月
*威靈頓:172,000{{sfn|Clodfelter|y=2008|p=166}}
*{{flagdeco|ESP|1785}} 160,000{{sfn|Chartrand|1999|pp=3-5}}{{efn|三分之一的人員隨威靈頓作戰}}
| strength2 = '''1808年5月:'''<br />165,103{{cfn|Clodfelter|y=2008|p=163}}<br />'''1808年11月:'''<br />244,125{{cfn|Clodfelter|y=2008|p=163}}<br />'''1809年2月:'''<br />288,551{{cfn|Clodfelter|y=2008|p=163}}<br />'''1810年1月:'''<br />324,996{{cfn|Clodfelter|y=2008|p=164}}<br />'''1811年7月:'''<br />291,414{{cfn|Clodfelter|y=2008|p=165}}<br />'''1812年6月:'''<br />230,000{{cfn|Clodfelter|y=2008|p=165}}<br />'''1812年10月:'''<br />261,933{{cfn|Clodfelter|y=2008|p=165}}<br />'''1813年4月:'''<br />200,000{{cfn|Clodfelter|y=2008|p=166}}
| strength2 = '''1808年5月'''<br />165,103{{cfn|Clodfelter|y=2008|p=163}}<br />'''1808年11月'''<br />244,125{{cfn|Clodfelter|y=2008|p=163}}<br />'''1809年2月'''<br />288,551{{cfn|Clodfelter|y=2008|p=163}}<br />'''1810年1月:'''<br />324,996{{cfn|Clodfelter|y=2008|p=164}}<br />'''1811年7月'''<br />291,414{{cfn|Clodfelter|y=2008|p=165}}<br />'''1812年6月'''<br />230,000{{cfn|Clodfelter|y=2008|p=165}}<br />'''1812年10月'''<br />261,933{{cfn|Clodfelter|y=2008|p=165}}<br />'''1813年4月'''<br />200,000{{cfn|Clodfelter|y=2008|p=166}}
| casualties1 = {{flagicon|ESP|1785}} 215,000--375,000军队和平民死亡{{cfn|Fraser|y=2008|p=476}} <br />{{flagicon|ESP|1785}} 25,000 游击队阵亡{{cfn|Clodfelter|y=2008|p=167}}<br />'''1810年12月--1814年5月:'''<br />{{flagicon|UKGBI}} 35,630 死亡{{cfn|Clodfelter|y=2008|p=167}}
| casualties1 = {{flagicon|ESP|1785}} 215,000--375,000军队和平民死亡{{cfn|Fraser|y=2008|p=476}} <br />{{flagicon|ESP|1785}} 25,000 游击队阵亡{{cfn|Clodfelter|y=2008|p=167}}<br />'''1810年12月--1814年5月:'''<br />{{flagicon|UKGBI}} 35,630 死亡{{cfn|Clodfelter|y=2008|p=167}}
* 24,053 死于疾病{{cfn|Clodfelter|y=2008|p=167}}
* 24,053 死于疾病{{cfn|Clodfelter|y=2008|p=167}}
第72行: 第85行:


== 經過 ==
== 經過 ==
在1806年,拿破崙在[[柏林]]公佈[[大陸封鎖]]政策,令英國不能與歐洲大陸貿易,藉此減弱其國力。由於葡萄牙繼續與英國之間的貿易,拿破崙便發動半島戰爭以奪得[[伊比利亞半島]]港口的控制權。1807年法國與西班牙簽署的《楓丹白露條約》規定兩國如何瓜分葡萄牙,故拿破崙便派遣[[讓-安多許·朱諾]]入侵葡萄牙,從而開啟半島戰爭的序幕;不過西班牙境內爆發宮廷陰謀,儘管拿破崙試圖調解,卻在1808年5月2日於[[馬德里]]西班牙起義者試圖阻止此一行動而爆發衝突;隔日,法軍血洗該城復仇導致西班牙捲入半島戰爭。最終,拿破崙將西班牙王位受與其兄[[約瑟夫·波拿巴]]。{{cfn|Siemann|y=2019|p=327}}儘管最初被西班牙的自由派支持,因為他们相信與法國的合作會帶來現代化和自由,如[[西班牙宗教裁判所]]的廢止。但[[教士]]和愛國主義者開始鼓動平民反抗,而在法國軍隊的第一個镇压事件發生後變得声势浩大。殘餘的自由派被放逐到法國,跟隨法國軍隊離開。畫家[[弗朗西斯科·戈雅]]屬於自由派成員,在戰爭後逃到法國,以躲過被處死的命運。
在1806年,拿破崙在[[柏林]]公佈[[大陸封鎖]]政策,令英國不能與歐洲大陸貿易,藉此減弱其國力。由於葡萄牙繼續與英國之間的貿易,拿破崙便發動半島戰爭以奪得[[伊比利亞半島]]港口的控制權。1807年法國與西班牙簽署的《[[枫丹白露条约_(1807年)|楓丹白露條約]]》規定兩國如何瓜分葡萄牙,故拿破崙便派遣[[讓-安多許·朱諾]]入侵葡萄牙,從而開啟半島戰爭的序幕;不過西班牙境內爆發宮廷陰謀,儘管拿破崙試圖調解,卻在1808年5月2日於[[馬德里]]西班牙起義者試圖阻止此一行動而爆發衝突;隔日,法軍血洗該城復仇導致西班牙捲入半島戰爭。最終,拿破崙將西班牙王位授予其兄[[約瑟夫·波拿巴]]。{{cfn|Siemann|y=2019|p=327}}儘管最初被西班牙的自由派支持,因為他们相信與法國的合作會帶來現代化和自由,如[[西班牙宗教裁判所]]的廢止。但[[教士]]和愛國主義者開始鼓動平民反抗,而在法國軍隊的第一個镇压事件發生後變得声势浩大。殘餘的自由派被放逐到法國,跟隨法國軍隊離開。畫家[[弗朗西斯科·戈雅]]屬於自由派成員,在戰爭後逃到法國,以躲過被處死的命運。


==注释==
==注释==
第94行: 第107行:
| ref = harv}}
| ref = harv}}
* {{Cite book | last=Fraser | first=Ronald | year=2008 | title=''Napoleon's Cursed War: Popular Resistance in the Spanish Peninsular War''
* {{Cite book | last=Fraser | first=Ronald | year=2008 | title=''Napoleon's Cursed War: Popular Resistance in the Spanish Peninsular War''
| publisher=Verso | ref = harv}}
| url=https://archive.org/details/napoleonscursedw0000fras | publisher=Verso | ref = harv}}
* {{Cite book | last=Glover | first=Michael | year=2001 | orig-year=1974 | title=The Peninsular War 1807–1814: A Concise Military History | url=https://archive.org/details/peninsularwar1800000glov | publisher=Penguin Classic Military History | isbn=0-14-139041-7 | ref = harv}}
* {{Cite book | last=Glover | first=Michael | year=2001 | orig-year=1974 | title=The Peninsular War 1807–1814: A Concise Military History | url=https://archive.org/details/peninsularwar1800000glov | publisher=Penguin Classic Military History | isbn=0-14-139041-7 | ref = harv}}


{{Napoleonic Wars}}
{{拿破仑战争}}
{{Authority control}}

[[Category:半岛战争]]
[[Category:拿破崙戰爭]]
[[Category:拿破崙戰爭]]
[[Category:游击战]]
[[Category:游击战]]

2024年5月2日 (四) 15:22的最新版本

半岛战争
拿破仑战争的一部分

由左至右,由上至下為:
日期1808年5月2日
(有时也从1807年10月27日算起[a])
至1814年4月17日[b]
(5年11个月2周又1天)
地点
伊比利亚半岛和法国南部
结果
  • 第一階段:法蘭西帝國勝利,進佔馬德里,西班牙進入帝國統治時期。
  • 第二階段:反法同盟勝利,波拿巴政權倒台,法國勢力撤出西班牙。
  • 巴黎条约
参战方

法兰西第一帝国 法兰西第一帝国

指挥官与领导者
兵力

1808年11月:
西班牙 205,000[1]
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 31,000[1]
葡萄牙王國 35,000[2]
1811年:
西班牙 55,000游击队[3][c]
1813年4月:

1808年5月:
165,103[1]
1808年11月:
244,125[1]
1809年2月:
288,551[1]
1810年1月:
324,996[6]
1811年7月:
291,414[7]
1812年6月:
230,000[7]
1812年10月:
261,933[7]
1813年4月:
200,000[8]
伤亡与损失

西班牙 215,000--375,000军队和平民死亡[9]
西班牙 25,000 游击队阵亡[10]
1810年12月--1814年5月:
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 35,630 死亡[10]

  • 24,053 死于疾病[10]
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 32,429 受伤[10]

180,000--240,000 死亡[10]

237,000 受伤[10]
1,000,000+ 军队和平民死亡[10]

半島戰爭(1808年-1814年),西班牙称其为“独立战争”(Guerra de la Independencia),而在加泰罗尼亚地区的人则称之为“法國戰争”(Guerra del Francès),是拿破仑战争的主要部分之一,地点发生在伊比利亚半岛,交戰方分别是西班牙帝國葡萄牙王國大英帝國拿破仑统治下的法蘭西第一帝國

这场战役被称作“铁锤与铁砧”战役,“铁锤”代表的是数量为四万到八万的英-葡联军,指挥官是威靈頓公爵;同另一支“铁砧”力量—即西班牙军队、游击队及葡萄牙民兵相配合,痛击法國军队。这也是近现代历史上,第一次由非正规部队在整个战区内展开大规模“游击战”的经典战役;实际上,英语中游击战“guerrilla”一词即来自西班牙语,原意为“小战”。

戰爭從1808年由法國軍隊佔領西班牙開始,至1814年第六次反法同盟打敗拿破仑軍隊終告結束。

經過

[编辑]

在1806年,拿破崙在柏林公佈大陸封鎖政策,令英國不能與歐洲大陸貿易,藉此減弱其國力。由於葡萄牙繼續與英國之間的貿易,拿破崙便發動半島戰爭以奪得伊比利亞半島港口的控制權。1807年法國與西班牙簽署的《楓丹白露條約》規定兩國如何瓜分葡萄牙,故拿破崙便派遣讓-安多許·朱諾入侵葡萄牙,從而開啟半島戰爭的序幕;不過西班牙境內爆發宮廷陰謀,儘管拿破崙試圖調解,卻在1808年5月2日於馬德里之西班牙起義者試圖阻止此一行動而爆發衝突;隔日,法軍血洗該城復仇導致西班牙捲入半島戰爭。最終,拿破崙將西班牙王位授予其兄約瑟夫·波拿巴[11]儘管最初被西班牙的自由派支持,因為他们相信與法國的合作會帶來現代化和自由,如西班牙宗教裁判所的廢止。但教士和愛國主義者開始鼓動平民反抗,而在法國軍隊的第一個镇压事件發生後變得声势浩大。殘餘的自由派被放逐到法國,跟隨法國軍隊離開。畫家弗朗西斯科·戈雅屬於自由派成員,在戰爭後逃到法國,以躲過被處死的命運。

注释

[编辑]
  1. ^ 有学者将法-西同盟入侵葡萄牙算作半岛战争爆发标志(Glover 2001,p.45)。
  2. ^ 第六次反法同盟与法国签署停火协议(Glover 2001,p.335)。
  3. ^ In Spanish, the form of asymmetric warfare waged by the Spanish partisans was termed guerrilla ("little war"), while the practitioner of such tactics was a guerrillero. These terms are usually rendered in English as "guerrilla warfare" and "guerrilla (fighter)," respectively.
  4. ^ 三分之一的人員隨威靈頓作戰

参考文献

[编辑]

引用

[编辑]
  1. ^ 1.0 1.1 1.2 1.3 1.4 Clodfelter(2008年),第163页
  2. ^ Chartrand & Younghusband(2000年),第16页
  3. ^ Fraser(2008年),第394页
  4. ^ Clodfelter,第166頁.
  5. ^ Chartrand 1999,第3-5頁.
  6. ^ Clodfelter(2008年),第164页
  7. ^ 7.0 7.1 7.2 Clodfelter(2008年),第165页
  8. ^ Clodfelter(2008年),第166页
  9. ^ Fraser(2008年),第476页
  10.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Clodfelter(2008年),第167页
  11. ^ Siemann(2019年),第327页

书目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