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黄帝:修订间差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孤烟留言 | 贡献
无编辑摘要
Ounayi留言 | 贡献
繫統自動撤回
第3行: 第3行:
[[File:Dai Jin-Inquiring of the Dao at the Cave of Paradise.jpg|缩略图|[[戴進]]《洞天問道圖》,[[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画面描绘[[黃帝]]在[[崆峒山]]向[[廣成子]]問道]]
[[File:Dai Jin-Inquiring of the Dao at the Cave of Paradise.jpg|缩略图|[[戴進]]《洞天問道圖》,[[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画面描绘[[黃帝]]在[[崆峒山]]向[[廣成子]]問道]]
{{道教}}
{{道教}}
'''黄帝''',為《[[史记]]》中的[[五帝]]之首,[[遠古時期]][[中国神話人物]]。其父亲少典为[[有熊国]]君,黄帝本姓公孙,因居[[轩辕之丘]](在今陕西省武功县),故号轩辕,长居[[姬水]](今陕西境内漆水河),后改[[姬姓]],国于[[有熊|有熊国]](今河南新鄭),又称有熊氏。中國歷代[[皇帝]]多為黄帝設廟祭陵等來取得象徵的統治正當性,是[[中国文化]]的重要标志性人物,被称为[[中華民族]]的祖先;有學者以文獻證據認爲是始於晚清[[知識分子]]的推動下,從[[中國傳說時代]]的[[三皇]]與[[五帝]]中脫穎而出,成為[[汉民族]]以至為[[中華民族]]的祖先。<ref>{{cite web | author=沈松僑 | title=我以我血薦軒轅--黃帝神話與晚清的國族建構 | url=http://www.cecs.nctu.edu.tw/record/ec6-5/Yellow%20Emperor.doc }}</ref><ref>《〈論攀附:近代炎黃子孫國族建構的古代基礎〉,《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73.3 :583-62》: 作者:王明珂 出版社: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ref>
'''黄帝''',為《[[史记]]》中的[[五帝]]之首,[[遠古時期]][[中国神話人物]]。其父亲少典为[[有熊国]]君,黄帝本姓公孙,因居[[轩辕之丘]](新鄭),故号轩辕,长居[[姬水]]后改[[姬姓]],国于[[有熊|有熊国]](今河南新鄭),又称有熊氏。中國歷代[[皇帝]]多為黄帝設廟祭陵等來取得象徵的統治正當性,是[[中国文化]]的重要标志性人物,被称为[[中華民族]]的祖先;有學者以文獻證據認爲是始於晚清[[知識分子]]的推動下,從[[中國傳說時代]]的[[三皇]]與[[五帝]]中脫穎而出,成為[[汉民族]]以至為[[中華民族]]的祖先。<ref>{{cite web | author=沈松僑 | title=我以我血薦軒轅--黃帝神話與晚清的國族建構 | url=http://www.cecs.nctu.edu.tw/record/ec6-5/Yellow%20Emperor.doc }}</ref><ref>《〈論攀附:近代炎黃子孫國族建構的古代基礎〉,《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73.3 :583-62》: 作者:王明珂 出版社: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ref>
黄帝和[[炎帝]]並列的說法例如炎黃後裔、[[炎黄子孙]]也成為了[[漢人]]以至全體[[中國人]]自称的說法之一<ref>李学勤《古史、考古学与炎黄二帝》中说:“《大戴礼记·帝系》详细地载了黄帝二子的后裔谱系,……既然各种古书都记有基本相同的记载,意义是不容抹杀的。”</ref>。從[[人類學]]的社會演進觀點的推測,神話中的炎帝及黃帝可能為遠古部落聯盟共主。<ref name="LiLi1928">{{cite book|author1=Chi Li|author2=Ji Li|title=The formation of the Chinese people: an anthropological inquiry|url=http://books.google.com/books?id=xUaCAAAAIAAJ|accessdate=1 December 2012|year=1928|publisher=Russell & Russell}}</ref>根據《[[山海經]]》,炎帝在[[阪泉之战]]敗給黃帝而後[[蚩尤]]糾集炎帝的部屬再於[[涿鹿之戰]]敗給黃帝。<ref>{{cite web| author=章行| title=山海經-現代版| chapter=山海經(七)戰神蚩尤| url=http://www.epochtimes.com/b5/1/12/12/c7091.htm}}</ref>
黄帝和[[炎帝]]並列的說法例如炎黃後裔、[[炎黄子孙]]也成為了[[漢人]]以至全體[[中國人]]自称的說法之一<ref>李学勤《古史、考古学与炎黄二帝》中说:“《大戴礼记·帝系》详细地载了黄帝二子的后裔谱系,……既然各种古书都记有基本相同的记载,意义是不容抹杀的。”</ref>。從[[人類學]]的社會演進觀點的推測,神話中的炎帝及黃帝可能為遠古部落聯盟共主。<ref name="LiLi1928">{{cite book|author1=Chi Li|author2=Ji Li|title=The formation of the Chinese people: an anthropological inquiry|url=http://books.google.com/books?id=xUaCAAAAIAAJ|accessdate=1 December 2012|year=1928|publisher=Russell & Russell}}</ref>根據《[[山海經]]》,炎帝在[[阪泉之战]]敗給黃帝而後[[蚩尤]]糾集炎帝的部屬再於[[涿鹿之戰]]敗給黃帝。<ref>{{cite web| author=章行| title=山海經-現代版| chapter=山海經(七)戰神蚩尤| url=http://www.epochtimes.com/b5/1/12/12/c7091.htm}}</ref>



2014年11月24日 (一) 10:44的版本

黄帝
戴進《洞天問道圖》,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画面描绘黃帝崆峒山廣成子問道

黄帝,為《史记》中的五帝之首,遠古時期中国神話人物。其父亲少典为有熊国君,黄帝本姓公孙,因居轩辕之丘(新鄭),故号轩辕,长居姬水,后改姬姓,国于有熊国(今河南新鄭),又称有熊氏。中國歷代皇帝多為黄帝設廟祭陵等來取得象徵的統治正當性,是中国文化的重要标志性人物,被称为中華民族的祖先;有學者以文獻證據認爲是始於晚清知識分子的推動下,從中國傳說時代三皇五帝中脫穎而出,成為汉民族以至為中華民族的祖先。[1][2] 黄帝和炎帝並列的說法例如炎黃後裔、炎黄子孙也成為了漢人以至全體中國人自称的說法之一[3]。從人類學的社會演進觀點的推測,神話中的炎帝及黃帝可能為遠古部落聯盟共主。[4]根據《山海經》,炎帝在阪泉之战敗給黃帝而後蚩尤糾集炎帝的部屬再於涿鹿之戰敗給黃帝。[5]

黃帝、炎帝和蚩尤 

關於黃帝、炎帝蚩尤關係的學術討論上,目前結論是中國遠古文化並非來自單一來源,而黃帝、炎帝和蚩尤比較可能代表三種不同地區的遠古文化,和考古學找出的各地的文化系統相符,如遼河文明(紅山文化)與黃河文明(仰韶文化)、長江文明(良渚文化)。[6][7]

姓氏

《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本姓公孙,名轩辕,《路史》记载黄帝姓公孙[8],《国语》则记载黄帝依姬水而成长,因此为姬姓[9]崔述认为公孙是诸侯之孙的称谓,并不是姓,且上古时代不存在这种称谓[10],居軒轅之丘故号轩辕氏,國於有熊,亦稱有熊氏。亦有帝鴻氏帝軒氏縉雲氏等後者加以解釋史料之稱[11]

簡介

《汉书人表考》卷一有载:(黄帝)姬姓,少典之子。少典取有峤氏,名附宝,感大电绕枢,孕二十五月,以戊巳日生黄帝于天水[12][13]。據《史記·五帝本記》記載:“黃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孫,名軒轅。……黃帝居軒轅之丘”。“軒轅之丘”位于新郑的说法出《大明一统志》。相傳黃帝出生夏曆三月初三,一說生於二月初二,俗言“二月二,龍抬頭;三月三,生軒轅。”炎、黃二帝展開阪泉之戰,黃帝取得勝利,[14]最後黄帝在涿鹿之戰擒殺了蚩尤[15],獲得勝利,統一了中原各部落。戰後,黃帝率兵進入九黎地區,隨即在泰山之巔,會合天下諸部落,舉行了隆重的封禪儀式,告祭天地。突然,天上顯現大螾大螻,色尚黃,人們說他以土德為帝,故自稱為黃帝[16]。從此,黃帝天下共主的地位最終確立。集結炎、黃部落於涿鹿之戰打敗蚩尤[17]

目前,關於黃帝最早的記載,出自於尸子神明:“子貢孔子曰:古者黃帝四面,信乎?孔子曰:黃帝取合己者四人,使治四方,不謀而親,不約而成,大有成功,此之謂四面也。”

路史·后纪一》載:“黄帝始分土建国”。據說,黃帝奠定天下後,“命风后方割万里,画野分疆,得小大之国万区”,制定國家的職官制度,如以雲為名的中央職官,管宗族事務的稱青雲,管軍事的稱縉雲,又設置了左右大監,負責監督天下諸部落。風后力牧常先大鴻被任命為治民的大臣。他又經常封祭山川鬼神[18]。他以神蓍推算和制定了曆法。他定期巡視各地,瞭解人民生活情況,因此深得人民的愛戴。

此外,黃帝當共主的時候,去古未遠,人民生活簡陋樸素,故黃帝教人民生火做飯,吃熟食,又創製紡織技術,用以製作衣服冠冕,禦寒護體。他又命大臣負責不同的技術創造,如羲和常羲分別負責觀測太陽月亮臾區觀測行星伶倫創製律呂大撓創立甲子隸首發明算數容成綜合以上六術,製作樂律律曆。黃帝還讓伶倫製造樂器沮誦倉頡造字,史皇作圖,雍父杵臼夷牟共鼓貨狄

黃帝有四妃十嬪。正妃為西陵氏,名嫘祖[19],她教人民養蠶縲絲,織出絲綢做衣裳,故有「先蠶」的稱號,次妃名嫫母,長相醜陋,但德行高尚,深受黃帝敬重。黃帝共有二十五個兒子,其中十四人被分封得姓[20]。這十四人共得到十二個姓,它們是:姬、酉、祁、己、滕、葴、任、荀、僖、姞、儇、衣。而少昊顓頊帝嚳唐堯虞舜,以及夏朝商朝周朝的君主都是黃帝的子孫。据《山海经》大荒北经、大荒西经、大荒东经,北方的北狄、西方的犬戎、东方的东夷都是黄帝后裔。

据《史记·五帝本纪》,黄帝之子玄嚣,玄嚣生帝喾,帝喾是商、周的神祖。《史记·周本纪》载,帝喾元妃姜嫄即周人始祖后稷(弃)的母亲。帝喾次妃简狄则是商族始祖契的母亲(《史记·商本纪》)。

黄帝的另一子昌意直接与华夏族有关。据《山海经·海内经》,黄帝娶嫘祖为妻,生昌意。昌意生韩流,韩流生颛顼(即高阳氏)。颛顼生穷蝉,穷蝉生敬康,敬康生句芒、句芒生瞽叟,瞽叟生。《国语·鲁语》载:“殷人帝舜而祖契”。另据《世本》,颛顼生鳐,其形为白马。天帝派火神祝融杀死鳐后,剖开鳐的腹部,生出一条黄龙,即大禹(据《山海经·海内经》)。大禹是华夏族的祖神。

相傳黃帝亦通曉醫術,中醫黃帝內經》是以黃帝與岐伯討論醫學問題的問答體裁編著的,分成《素問》與《靈樞》二部。但實際上可能是後人假託黃帝之名的作品[21]

黃帝崩,葬橋山(关于桥山的所在地历来有所争议,现今学术界较认可的说法是今河北省张家口市涿鹿县温泉屯乡里虎沟村西南之桥山,其上直至后唐仍有黄帝庙并享有祭祀,直至辽统治中国北方后,从此断祀)。而陝西黃帝陵则为一衣冠冢,因为长期处于中原汉族统治区域,因此,自秦統一中國后,歷朝歷代每歲祭奠黃帝陵延續不斷,并且被历代帝王上升为国家大典,被稱爲“天下第一陵”。另外,根據文獻記載,黃帝離開之時有彩雲飛天,並乘搭彩雲離開,史載黃帝採首山之銅,汲鼎湖之水,鑄鼎荊山之陽,鼎成崩焉,乘龍升仙。升仙之處位於陕西西安三原一带铸鼎原,或有研究说在河南靈寶的黃帝鑄鼎塬,現存有黃帝昇仙的鼎湖以及黃帝陵。2006年5月20日,黄帝陵祭典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新鄭黃帝故裏拜祖大典經國務院批准,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擴展名錄。目前,黄帝陵、黃帝故裏已成为海内外华夏儿女寻根认祖的圣地,每年都有大量海内外华夏儿女前来祭拜祖先。黄帝陵祭祀已经不仅是一项简单的祭祖活动,更蕴含着传承中华文明,凝聚华夏儿女的深刻意义。

後世對黃帝的神化是逐漸進行的。《莊子》中提到黃帝得道成仙;《史記·孝武本纪》記載“黄帝且战且学仙。患百姓非其道,乃断斩非鬼神者。百馀岁然后得与神通。”,“仙登於天”;《列仙傳》中的黃帝還能夠驅使群仙。黃帝在道教中被尊為道家開創者之一,有特殊的地位。

影响

黃帝被尊奉為“中華始祖”。柳翼謀評論黃帝時代是洪水以前最盛之時代:“自燧人以迄唐、虞洪水之時,其歷年雖無確數,以意度之,最少當亦不下數千年。故合而觀其製作,則驚古聖之多;分而按其時期,則見初民之陋。犧、農之時,雖有琴瑟、罔罟、耒耜、兵戈諸物,其生活之單簡可想。至黃帝時,諸聖勃興,而宮室、衣裳、舟車、弓矢、文書、圖畫、律曆、算數始並作焉。故洪水以前,實以黃帝時為最盛之時。”

黃帝和炎帝時期逐漸形成華夏族,因而他們被視為華夏民族共同的祖先,故中國人(包括部份海外华人)自稱“炎黃子孫”每年中国官方在陕西黄帝陵举行祭祀活动,河南新郑、浙江縉雲縣也有拜祖活动。

其他

紀曉嵐閱微草堂筆記》中稱“雜說孌童始黃帝”[22],《杂说》稱黃帝“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骏马,好梨园,好鼓吹”。由于梨园在唐朝之后才出现,这个说法可能是后人附会的。

注釋

  1. ^ 沈松僑. 我以我血薦軒轅--黃帝神話與晚清的國族建構. 
  2. ^ 《〈論攀附:近代炎黃子孫國族建構的古代基礎〉,《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73.3 :583-62》: 作者:王明珂 出版社: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3. ^ 李学勤《古史、考古学与炎黄二帝》中说:“《大戴礼记·帝系》详细地载了黄帝二子的后裔谱系,……既然各种古书都记有基本相同的记载,意义是不容抹杀的。”
  4. ^ Chi Li; Ji Li. The formation of the Chinese people: an anthropological inquiry. Russell & Russell. 1928 [1 December 2012]. 
  5. ^ 章行. 山海經-現代版.  |chapter=被忽略 (帮助)
  6. ^ 紅山文化玉器與黃帝圖騰對應?
  7. ^ China: Five Thousand Years of History & Civilization.. City University of HK Press. 1 April 2007: 23– [1 December 2012]. ISBN 978-962-937-140-1. 
  8. ^ 路史》:神农之同母弟勖,其嗣少典国君,世为诸侯,后以公孙为姓。
  9. ^ 国语·晋语四》:昔少典娶于有娇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
  10. ^ 《崔东壁遗书·补上古考信录之上·黄帝氏》:按国语云黄帝姓姬,且公孙者,公之孙也,公族未及三世则无氏,氏之以公孙,非姓也,况上古之时安有是哉!
  11. ^ 史記正義》:案,黃帝為有熊國君,乃少典國君之次子,號有熊氏。又曰縉雲氏,又曰帝鴻氏,亦曰帝軒氏。
  12. ^ 黄帝之父是熊国国君武王少典,其母名附宝,在戊己日生黄帝于天水(清水县三门乡有三皇沟)
  13. ^ 《水经注》载:“黄帝生于天水,在上邽城东七十里轩辕谷。”
  14. ^ 《史记·五帝本纪》:“与炎帝战於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
  15. ^ 《史记·五帝本纪》:“黄帝乃徵师诸侯,与蚩尤战於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
  16. ^ 《史记·五帝本纪》:“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
  17. ^ 《太平御览》卷七九引《蒋子万机论》说:“黄帝之初,养民,不好战伐,而四帝各以方色称号,交共谋之,边城惊,介胃不释,黄帝……于是遂好营垒,以灭四帝。”
  18. ^ 《史记·五帝本纪》:“官名皆以云命,为云师。置左右大监,监于万国。万国和,而鬼神山川封禅与为多焉。获宝鼎,迎日推筴。举风后、力牧、常先、大鸿以治民。”应劭曰:“黄帝受命,有云瑞,故以云纪事也。春官为青云,夏官为缙云,秋官为白云,冬官为黑云,中官为黄云。”
  19. ^ 《史记·五帝本纪》:“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於西陵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
  20. ^ 《史记·五帝本纪》:“黄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
  21. ^ 中國典籍书名冠以“黄帝”二字者,《汉书·艺文志》著录15种,《隋书·经籍志》著录26种,《旧唐书·艺文志》著录18种,《新唐书·艺文志》著录30种,共89种。
  22. ^ 《閱微草堂筆記》卷十二

相關

參見

外部連結


前任:
炎帝
中国中原地区君主 繼任:
長子少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