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黨國體制:修订间差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我是席成大侠留言 | 贡献
我是席成大侠留言 | 贡献
第5行: 第5行:


==歷史==
==歷史==
黨國體制起源于[[蘇聯]],是指[[列寧]]在1917年[[十月革命]]領導[[布爾什維克]]奪取政權後,作為第一個[[共產主義]]的國家,列寧政府為掌握國家權力,把一切權力移于[[蘇維埃]],再由[[蘇聯共產黨]]掌握[[最高蘇維埃]],形成黨國體制,即參見[[列寧主義]]。
黨國體制起源于[[蘇聯]],是指[[列寧]]在1917年[[十月革命]]領導[[布爾什維克]]奪取政權後,作為第一個[[共產主義]]的國家,列寧政府為掌握國家權力,把一切權力移于[[蘇維埃]],再由共產黨掌握[[最高蘇維埃]],形成黨國體制,即參見[[列寧主義]]。


在蘇聯共產黨形成黨國體制後,[[納粹黨]]在德國、[[国家法西斯党|法西斯黨]]在意大利也分別形成黨國體制,成為20世紀前期黨國體制的指標國家。
在蘇聯共產黨形成黨國體制後,[[納粹黨]]在德國、[[国家法西斯党|法西斯黨]]在意大利也分別形成黨國體制,成為20世紀前期黨國體制的指標國家。

2018年5月11日 (五) 08:25的版本

黨國體制(简称黨國),政治學名詞,是一黨制政府的政治理想,由執政黨掌握絕對權力,代表國家行使主權,並而全面控制國家機器的政體。黨國與憲政主義國體之根本不同,在於前者的主權直接屬於黨組織而非後者的國民,即使國家憲法亦清楚表明服務黨組織。國民若希望參政,得先成為黨員甚至幹部。除非黨章特別規定,否則法律在理論上無權規範黨員;一旦黨組織介入,司法及執法機關不得審訊、偵緝甚至調查相關人士。因此黨國體制下並無所謂三權分立,因為行政立法司法三權的權力只是隸屬黨組織的不同部門而已。

黨國體制現時主要在由共產黨長期執政的國家實行。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老撾人民民主共和國古巴共和國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等。此外,在非共產主義國家的厄立特里亞國德涅斯特河沿岸阿拉伯敘利亞共和國以及南蘇丹共和國等,也有類似的體制出現。歷史上奉行法西斯主義納粹德國及其傀儡國中國國民黨威權統治統治下的中華民國,以及二戰時期的日本也多數為黨國一體的行政體制。

歷史

黨國體制起源于蘇聯,是指列寧在1917年十月革命領導布爾什維克奪取政權後,作為第一個共產主義的國家,列寧政府為掌握國家權力,把一切權力移于蘇維埃,再由共產黨掌握最高蘇維埃,形成黨國體制,即參見列寧主義

在蘇聯共產黨形成黨國體制後,納粹黨在德國、法西斯黨在意大利也分別形成黨國體制,成為20世紀前期黨國體制的指標國家。

党旗 国旗 执政党 政治實體
纳粹党  納粹德國

苏联共产党  苏联
国家法西斯党
共和法西斯党
 義大利王國
 意大利社會共和國
長槍党 西班牙西班牙國

葡萄牙国民联盟  葡萄牙

在中國的發展

黨國體制在中國的出現,始於孫中山在當時中國帝制走向共和後,面臨國家被軍閥勢力割據,所提出的政治統一改革計劃。

辛亥革命成功後,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北洋政府擁有政權,由於袁世凱政府主張中國應該要恢復帝制,才能使中國逐漸擺脫列強的干預,但民間議論紛起,曾經參與反革命的孫中山國民黨人發起二次革命,失敗後流亡海外,並將國民黨改組成以孫中山為領導核心的中華革命黨。1917年,孫中山發起護法運動,在廣州先後建立兩個護法政府。但長期受制於軍閥勢力的干涉,加上受蘇聯共產黨發動十月革命建立蘇聯的影響,使孫中山認為必須先以黨全面掌握政權,國家才能得以與建設,其著之《建國大綱》,便是落實此想法的路線圖。

1919年,中華革命黨改組為中國國民黨。1923年,孫中山決定與蘇聯共產黨合作,在聯俄容共的政策下,以蘇共模式改造中國國民黨。1924年召開一全大會後,中國國民黨陸續成立黃埔軍校國民革命軍以及國民政府,仿造蘇共的民主集中制施行「民主集權制」,實行「以黨代政」的政治體制。中國國民黨也依據《建國大綱》,將建設國家的程序分為軍政時期、訓政時期、憲政時期等3個階段,先以黨軍統一全國,再以黨機器統治國家、同時培養民眾實施民主之能力,最終在全國完成地方自治推後才實施憲政,將國家治權交還人民。

在國民黨一全大會上,孫中山說:

1925年,孫中山逝世,其領導地位由蔣中正接續。1926年,國民政府發動北伐戰爭,一鼓作氣將各地軍閥消滅或收編,最終在1928年統一中國,進而正式以一黨制的方式建立起這個以執政黨所領導的政治體制。根據美國歷史學家易勞逸的研究,在1930年代,中國國民黨部分黨員曾嘗試以德國納粹黨與義大利法西斯黨的組織體制來改造國民黨並對抗日本,他並以藍衣社作為例子,後此社於1938年被蔣中正下令解散。

1949年後,國共內戰告一段落,中國共產黨在中國大陸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也分別創新自己的一套黨國體制,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家體制與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軍權全數由中共指揮控制,建立以中共中央為領導中心的黨國體制,一直延續至今。

另一方面,國民政府在1947年改組為行憲中華民國政府,經過選舉後由國民黨執政,原有的黨國體制隨著中華民國憲法的頒布及民主選舉的開始已經開始準備過度到民主憲政時期,然而由於中華民國政府因國共內戰失利撤退台灣,以「動員戡亂」的名義長期維持戰時體制,使得這個黨國體制又繼續延續,直到蔣經國解除戒嚴李登輝主政之後,實施一系列的民主化措施,黨國體制才逐漸走入歷史。

党旗 国旗 执政党 政治實體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中華民國

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  中华人民共和国

在其他国家的发展

十月革命後,越來越多的非發達國家受到蘇聯的影響,走上了社會主義式的發展道路,同時主動學習和照搬了一套類似於蘇聯的黨國體制,通常只有一個唯一的執政黨和一元化的政治領導體系。建立了同蘇聯體制類似的政府架構;這些國家包括朝鲜古巴越南老撾厄立特里亞等國。

现存党国体制国家

党旗 国旗 执政党 主权国家
朝鮮勞動黨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

越南共產黨  越南
File:LOGO PART COM CUBANO.svg

古巴共產黨  古巴

老撾人民革命黨  老挝

人民民主與正義陣線  厄立特里亚

波利薩裡奧陣線  西撒哈拉

历史上党国体制国家

党旗 国旗 执政党 主权国家

安哥拉人民解放运动  安哥拉

莫桑比克解放阵线  莫桑比克

贝宁人民革命党  贝宁

也门社会党  南也門

非洲-设拉子党  桑给巴尔

柬埔寨共产党  柬埔寨

南斯拉夫共产主义者联盟  南斯拉夫

图瓦人民革命党  图瓦人民共和国

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  越南南方共和国

參見

参考文献

相關書目

  • 陳師孟、林忠正、朱敬一、張清溪、施俊吉、劉錦添,《解構黨國資本主義》,1997年第五版,翰蘆出版,ISBN 957-97010-4-0
  • 潘小濤,《國情2》黨國體制,2011年12月第三版,商業電台制作,經投資有限公司(圓桌文化)出版,春華發行代理有限公司發行,ISBN 978-988-8122-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