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直辖市:修订间差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无编辑摘要
取消124.219.41.210 (對話)所作出的修訂 14195926
第7行: 第7行:
* {{flagicon|PRC}} [[中華人民共和國]]
* {{flagicon|PRC}} [[中華人民共和國]]
:* [[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慶市]]
:* [[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慶市]]
* {{flagicon|ROC}} [[中華民國]]
* {{flagicon|ROC}} [[中華民國]]([[台灣]])
:* [[臺北市]]、[[高雄市]]([[2010年]][[12月]]25日新增[[新北市]]、[[臺中市]]、[[臺南市]])
:* [[臺北市]]、[[高雄市]]([[2010年]][[12月25日]]新增[[新北市]]、[[臺中市]]、[[臺南市]])
* {{flagicon|PRK}}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
* {{flagicon|PRK}}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
:* [[平壤直轄市]]、[[羅先特別市]]
:* [[平壤直轄市]]、[[羅先特別市]]
第19行: 第19行:
:*[[河內市]]、[[海防市]]、[[芹苴市]]、[[峴港市]]、[[胡志明市]]
:*[[河內市]]、[[海防市]]、[[芹苴市]]、[[峴港市]]、[[胡志明市]]
* {{flagicon|LAO}} [[寮人民民主共和国]]
* {{flagicon|LAO}} [[寮人民民主共和国]]
:*[[永珍]]([[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譯為[[萬象]])
:*[[永珍]]
*{{flagicon|KHM}} [[柬埔寨王國]]
*{{flagicon|KHM}} [[柬埔寨王國]]
:*[[白馬市]]、[[拜林市]]、[[金邊市]]、[[西哈努克市]]
:*[[白馬市]]、[[拜林市]]、[[金邊市]]、[[西哈努克市]]
第43行: 第43行:
{{col-end}}
{{col-end}}


== [[東亞]] ==
== 東亞 ==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 {{PRC}} ===
{{Main|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
{{Main|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直轄市的行政區劃為[[市轄區]]、[[縣]];重慶直轄市還有[[自治縣]]。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直轄市的行政區劃為[[市轄區]]、[[縣]];重慶直轄市還有[[自治縣]]。


[[1949年]]時,設有十二個直轄市,分別為:[[南京]]、[[上海]]、[[漢口]]、[[鞍山]]、[[撫順市|撫順]]、[[瀋陽]]、[[本溪市|本溪]]、[[西安]]、[[北平]]、[[天津]]、[[重慶]]、[[廣州]],除[[北平]]及[[天津]]外,皆為[[大行政區]]代管。
[[1949年]]時,設有十二個直轄市,分別為:[[南京]]、[[上海]]、[[漢口]]、[[鞍山]]、[[撫順市|撫順]]、[[瀋陽]]、[[本溪市|本溪]]、[[西安]]、[[北平]](今[[北京]])、[[天津]]、[[重慶]]、[[廣州]],除[[北平]]及[[天津]]外,皆為[[大行政區]]代管。


1950年10月5日,[[旅大]]行署區改為東北大行政區代管的旅大直轄市。[[1952年]][[11月15日]],南京直轄市降為江蘇省省轄市。[[1953年]][[7月8日]][[吉林省]][[長春市]]和[[松江省]][[哈爾濱市]]升為直轄市。[[1954年]][[6月19日]],降瀋陽、旅大、鞍山、撫順、本溪、長春、哈爾濱、西安、武漢、廣州、重慶直轄市為省轄市。[[1958年]],天津直轄市降為河北省轄市,至[[1967年]]恢復。[[1997年]][[3月14日]][[重慶市]]重新恢復直轄市建制。
1950年10月5日,[[旅大]]行署區改為東北大行政區代管的旅大直轄市。[[1952年]][[11月15日]],南京直轄市降為江蘇省省轄市。[[1953年]][[7月8日]][[吉林省]][[長春市]]和[[松江省]][[哈爾濱市]]升為直轄市。[[1954年]][[6月19日]],降瀋陽、旅大、鞍山、撫順、本溪、長春、哈爾濱、西安、武漢、廣州、重慶直轄市為省轄市。[[1958年]],天津直轄市降為河北省轄市,至[[1967年]]恢復。[[1997年]][[3月14日]][[重慶市]]重新恢復直轄市建制。

{{中國已撤銷及變動的省級以上行政區}}


現時中華人民共和國有四個直轄市,轄域廣大,其分佈如下:
現時中華人民共和國有四個直轄市,轄域廣大,其分佈如下:
第71行: 第69行:
| 4 || [[上海市]] || {{lang|zh|滬}}||align=right| 2080萬人||align=right| 6340 km²||align=right| 2978
| 4 || [[上海市]] || {{lang|zh|滬}}||align=right| 2080萬人||align=right| 6340 km²||align=right| 2978
|}
|}
{{中國已撤銷及變動的省級以上行政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


=== 中華民國 ===
=== {{ROC-TW}} ===
{{Main|中華民國行政區劃}}
{{Main|中華民國行政區劃}}
{{Main|台灣行政區劃}}
{{Main|台灣行政區劃}}
第95行: 第94行:
*[[西安]]([[1948年]]改制)
*[[西安]]([[1948年]]改制)
|}
|}
{{中華民國行政區劃}}


[[1949年]],[[中華民國政府]]播遷[[灣]]之後增設[[臺北市]]([[1967年]]改制)、[[高雄市]]([[1979年]]改制)。
[[1949年]],[[中華民國政府]]播遷[[灣]]之後增設[[臺北市]]([[1967年]]改制)、[[高雄市]]([[1979年]]改制)。


目前中華民國實際統治的直轄市,有[[臺北市]]、[[高雄市]]兩市。北、高兩市在升格直轄市後,曾停止民選市長,改由行政院官派,直轄市長仍得接受議員質詢並得以參與行政院會;[[1994年]][[立法院]]通過《[[直轄市自治法]]》,依此開放直轄市長民選。
目前中華民國實際統治的直轄市,有[[臺北市]]、[[高雄市]]兩市。北、高兩市在升格直轄市後,曾停止民選市長,改由行政院官派,直轄市長仍得接受議員質詢並得以參與行政院會;[[1994年]][[立法院]]通過《[[直轄市自治法]]》,依此開放直轄市長民選。
第113行: 第111行:
|}
|}


[[2010年]][[12月25日]]後,現屬[[臺灣省]]之[[臺北縣]]、[[臺中縣]][[臺中市|市]]、[[臺南縣]][[臺南市|市]]<ref>[http://www.cna.com.tw/SearchNews/doDetail.aspx?id=200906290097 南市縣合併升格 劉揆:歷史文化重鎮考量],[[中央社]],[[2009年]][[6月29日]]</ref>及[[高雄縣]],將單獨或者合併升格為直轄市([[高雄縣]]與現有直轄市[[高雄市]]改制合併),升格後分別為[[新北市]]、[[臺中市 (直轄市)|臺中市]]、[[臺南市 (直轄市)|臺南市]]與[[高雄市縣合併|高雄市]]。此外,。此外,自[[1990年代]]以來人口成長快速的[[桃園縣]]人口於2010年六月達到200萬人,經核定將於[[2011年]][[一月]]起準用直轄市編制。
[[2010年]][[12月25日]]後,現屬[[臺灣省]]之[[臺北縣]]、[[臺中縣]][[臺中市|市]]、[[臺南縣]][[臺南市|市]]<ref>[http://www.cna.com.tw/SearchNews/doDetail.aspx?id=200906290097 南市縣合併升格 劉揆:歷史文化重鎮考量],[[中央社]],[[2009年]][[6月29日]]</ref>及[[高雄縣]],將單獨或者合併升格為直轄市([[高雄縣]]與現有直轄市[[高雄市]]改制合併),升格後分別為[[新北市]]、[[臺中市 (直轄市)|臺中市]]、[[臺南市 (直轄市)|臺南市]]與[[高雄市縣合併|高雄市]]。此外,。此外,自[[1990年代]]以來人口成長快速的[[桃園縣]]人口於2010年六月達到200萬人,經核定將於[[2011年]][[一月]]起準用直轄市編制。


'''屆時2010年12月25日後,中華民國的直轄市有'''
'''屆時2010年12月25日後,中華民國的直轄市有'''
第130行: 第128行:
|bgcolor="#f5c3c4"|'''5'''||[[高雄市縣合併|高雄市]]||[[高雄市]] + [[高雄縣]]||align=right|2,769,072 人||align=right|2,946.2527 km²||38區
|bgcolor="#f5c3c4"|'''5'''||[[高雄市縣合併|高雄市]]||[[高雄市]] + [[高雄縣]]||align=right|2,769,072 人||align=right|2,946.2527 km²||38區
|}
|}
{{中華民國行政區劃}}

{{ROC divisions}}
{{ROC divisions}}


===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 ===
=== {{flagicon|PRK}} [[朝鮮]] ===
{{Main|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
{{Main|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


現時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目前有兩個直屬於中央的城市:[[平壤直轄市]]({{kor|k=직할시|hanja=直轄市}})及[[羅先特別市]]({{kor|k=특별시|hanja=特別市}})
現時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目前有兩個直屬於中央的城市:[[平壤直轄市]]{{kor|k=직할시|hanja=直轄市}}及[[羅先特別市]]{{kor|k=특별시|hanja=特別市}}
{|
{|
|width=300|[[Image:Provinces of North Korea New.PNG|300px]]
|width=300|[[Image:Provinces of North Korea New.PNG|300px]]
第149行: 第147行:
|}
|}


=== 大韩民国 ===
=== {{KOR}} ===
{{Main|廣域市}}
{{Main|廣域市}}
{{Main|韓國行政區劃}}
{{Main|韓國行政區劃}}


直轄市({{kor|k=직할시|hanja=直轄市}})是大韓民國在[[1991年]]以前曾有的行政區劃,現在則稱為[[廣域市]]({{kor|k=광역시|hanja=廣域市}}),即轄境廣大的城市。現有[[仁川廣域市|仁川]]、[[光州廣域市|光州]]、[[大邱廣域市|大邱]]、[[釜山廣域市|釜山]]、[[大田廣域市|大田]]、[[蔚山廣域市|蔚山]]六個廣域市。首都[[首爾]]於大韓民國成立初期命名為特別自由市({{kor|k=특별 자유시|hanja=特別自由市}}),現則稱為特別市({{kor|k=특별시|hanja=特別市}})
直轄市{{kor|k=직할시|hanja=直轄市}}是大韓民國在[[1991年]]以前曾有的行政區劃,現在則稱為[[廣域市]]{{kor|k=광역시|hanja=廣域市}}),即轄境廣大的城市。現有[[仁川廣域市|仁川]]、[[光州廣域市|光州]]、[[大邱廣域市|大邱]]、[[釜山廣域市|釜山]]、[[大田廣域市|大田]]、[[蔚山廣域市|蔚山]]六個廣域市。首都[[首爾]]於大韓民國成立初期命名為特別自由市{{kor|k=특별 자유시|hanja=特別自由市}}),現則稱為特別市{{kor|k=특별시|hanja=特別市}}
{|
{|
|[[Image:Provinces of South Korea.svg|300px]]
|[[Image:Provinces of South Korea.svg|300px]]
第176行: 第174行:
|}
|}


=== 蒙古国 ===
=== {{MNG}} ===
{{main|蒙古行政区划}}
{{main|蒙古行政区划}}
蒙古國設有一的直轄市:烏蘭巴托市,為該國首都。
蒙古國設有一的直轄市:烏蘭巴托市,為該國首都。
第189行: 第187行:
|}
|}


== [[東南亞]] ==
== 東南亞 ==
=== 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 ===
=== {{VET}} ===
{{Main|越南行政區劃}}
{{Main|越南行政區劃}}
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的直轄市({{vie|v=Thành phố trực thuộc Trung ương|hn=城舖直屬中央}}),目前共設有5個:
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的直轄市({{vie|v=Thành phố trực thuộc Trung ương|hn=城舖直屬中央}}),目前共設有5個:
第211行: 第209行:
|}
|}


=== 寮人民民主共和国 ===
=== {{LAO}} ===
{{main|老挝行政区划}}
{{main|老挝行政区划}}
[[寮人民民主共和国]]的首都[[永珍]]為該國唯一的直轄市([[寮语]]:ນະຄອນຫລວງ, nakhon luang)。
[[寮人民民主共和国]]的首都[[永珍]]為該國唯一的直轄市([[寮语]]:ນະຄອນຫລວງ, nakhon luang)。
第220行: 第218行:
!編號!!漢語名稱!!寮語名稱!!拉丁轉寫!!人口!!面積 (km²)
!編號!!漢語名稱!!寮語名稱!!拉丁轉寫!!人口!!面積 (km²)
|-
|-
|13||[[永珍直市]]||ວຽງຈັນ||Vientiane||align=right|695,473 人||align=right|3,920 km²
|13||[[万象直辖市|永珍直市]]||ວຽງຈັນ||Vientiane||align=right|695,473 人||align=right|3,920 km²
|}
|}
|}
|}


=== 柬埔寨王国 ===
=== {{KHM}} ===
{{main|柬埔寨行政区划}}
{{main|柬埔寨行政区划}}
[[柬埔寨王國]]設有四個直轄市([[高棉語]]:ក្រុង, krong),其中[[金邊市]]為其首都。
[[柬埔寨王國]]設有四個直轄市[[高棉語]]:ក្រុង, krong),其中[[金邊市]]為其首都。
{|
{|
|width=300|[[File:Cambodia_provinces_numbered.png|270px]]
|width=300|[[File:Cambodia_provinces_numbered.png|270px]]
第243行: 第241行:
|}
|}


== [[中亞]] ==
== 中亞 ==
=== 哈薩克共和国 ===
=== {{KAZ}} ===
{{main|哈萨克斯坦行政区划}}
{{main|哈萨克斯坦行政区划}}
哈薩克斯坦共和國的直轄市([[俄語|俄]]:город республиканского подчинения,[[哈薩克語|哈]]:қаласы)意為共和國直屬城市,目前設有兩市,分別為該國新舊首都。
哈薩克斯坦共和國的直轄市[[俄語|俄]]:город республиканского подчинения,[[哈薩克語|哈]]:қаласы)意為共和國直屬城市,目前設有兩市,分別為該國新舊首都。
{|
{|
|width=300|[[File:Kazakhstan_provinces_numbered_english.png|300px]]
|width=300|[[File:Kazakhstan_provinces_numbered_english.png|300px]]
第259行: 第257行:
|}
|}


=== 吉爾吉斯共和国 ===
=== {{KGZ}} ===
{{main|吉尔吉斯斯坦行政区划}}
{{main|吉尔吉斯斯坦行政区划}}
吉爾吉斯共和國的直轄市([[俄語|俄]]:город республиканского подчинения,[[吉爾吉斯語|吉]]:шаары)意為共和國直屬城市,目前設有兩市,分別為該國第一、二大城。
吉爾吉斯共和國的直轄市[[俄語|俄]]:город республиканского подчинения,[[吉爾吉斯語|吉]]:шаары)意為共和國直屬城市,目前設有兩市,分別為該國第一、二大城。
{|
{|
|width=300|[[File:Kyrgyzstan_provinces_map.png|300px]]
|width=300|[[File:Kyrgyzstan_provinces_map.png|300px]]
第274行: 第272行:
|}
|}


=== 烏茲別克共和国 ===
=== {{UZB}} ===
{{main|乌兹别克斯坦行政区划}}
{{main|乌兹别克斯坦行政区划}}
烏茲別克共和國設有一個直轄市([[烏茲別克語]]:shahri):塔什干市,為該國首都。為[[中亞]]第一大城,[[蘇聯]]時期為蘇聯第四大城。
烏茲別克共和國設有一個直轄市[[烏茲別克語]]:shahri):塔什干市,為該國首都。為[[中亞]]第一大城,[[蘇聯]]時期為蘇聯第四大城。
{|
{|
|width=300|[[File:Uzbekistan_provinces.png|300px]]
|width=300|[[File:Uzbekistan_provinces.png|300px]]
第287行: 第285行:
|}
|}


=== 土庫曼共和国 ===
=== {{TKM}} ===
{{main|土库曼斯坦行政区划}}
{{main|土库曼斯坦行政区划}}
土庫曼共和國設有一個直轄市([[土庫曼語]]:şäheri):阿什哈巴德市,為該國首都。
土庫曼共和國設有一個直轄市[[土庫曼語]]:şäheri):阿什哈巴德市,為該國首都。
{|
{|
|width=300|[[File:Turkmenistan_location_map.svg|250px]]
|width=300|[[File:Turkmenistan_location_map.svg|250px]]
第300行: 第298行:
|}
|}


== [[東歐]] ==
== 東歐 ==
=== 俄羅斯联邦 ===
=== {{RUS}} ===
{{main|俄罗斯联邦直辖市}}
{{main|俄罗斯联邦直辖市}}
{{main|俄罗斯行政区划}}
{{main|俄罗斯行政区划}}
俄羅斯聯邦直轄市([[俄語]]:Город федерального значения),與其餘各[[俄羅斯聯邦主體|聯邦主體]](俄語:субъекты)權力相同,目前設有[[莫斯科]]及[[聖彼得堡]]兩市。為[[俄羅斯聯邦]]前兩大城市,在[[蘇聯]]時期,亦為全蘇聯前兩大城市。
俄羅斯聯邦直轄市[[俄語]]:Город федерального значения),與其餘各[[俄羅斯聯邦主體|聯邦主體]](俄語:субъекты)權力相同,目前設有[[莫斯科]]及[[聖彼得堡]]兩市。為[[俄羅斯聯邦]]前兩大城市,在[[蘇聯]]時期,亦為全蘇聯前兩大城市。
{|
{|
|width=300|[[File:Federal cities of Russia.png|300px]]
|width=300|[[File:Federal cities of Russia.png|300px]]
第319行: 第317行:
|}
|}


=== 烏克蘭 ===
=== {{UKR}} ===
{{main|乌克兰行政区划}}
{{main|乌克兰行政区划}}
烏克蘭設有兩個直轄市([[烏克蘭文|烏]]:Міста що мають спеціальний статус):[[基輔]]以及[[塞瓦斯托波爾]]。[[基輔]]該國首都,[[蘇聯]]時期為蘇聯第三大城。[[塞瓦斯托波爾]]昔日為[[黑海艦隊]]的基地。今為[[俄羅斯]]和[[烏克蘭]]海軍共有。
烏克蘭設有兩個直轄市([[烏克蘭文|烏]]:Міста що мають спеціальний статус):[[基輔]]以及[[塞瓦斯托波爾]]。[[基輔]]該國首都,[[蘇聯]]時期為蘇聯第三大城。[[塞瓦斯托波爾]]昔日為[[黑海艦隊]]的基地。今為[[俄羅斯]]和[[烏克蘭]]海軍共有。
第331行: 第329行:
|}
|}


=== 白俄羅斯共和国 ===
=== {{BLR}} ===
{{main|白俄罗斯行政区划}}
{{main|白俄罗斯行政区划}}
白俄羅斯共和國設有一個直轄市:明斯克市,該國首都。
白俄羅斯共和國設有一個直轄市:明斯克市,該國首都。
{|
{|
|align=center width=300|[[File:Subdivisions of Belarus.png|200px]]
|align=center width=300|[[File:Subdivisions of Belarus.png|200px]]
第344行: 第342行:
|}
|}


=== 摩爾多瓦共和国 ===
=== {{MDA}} ===
{{main|摩尔多瓦行政区划}}
{{main|摩尔多瓦行政区划}}
摩爾多瓦共和国設有三個直轄都會區([[摩爾多瓦語]]:municipii),其中[[基希訥烏市]]為該國首都;而[[本德爾市]]實際上為[[德涅斯特河沿岸共和國]]所控制。
摩爾多瓦共和国設有三個直轄都會區[[摩爾多瓦語]]:municipii),其中[[基希訥烏市]]為該國首都;而[[本德爾市]]實際上為[[德涅斯特河沿岸共和國]]所控制。
{|
{|
|align=center width=300|
|align=center width=300|

2010年8月28日 (六) 13:35的版本

直轄市英語譯名:Direct-controlled Municipality)是一级行政区中的一種,即「直接由中央政府管轄的城市」。直轄市在不同國家各有不同的定義,基本的定義為一個普通行政區(請參考特區),可以小至一條村莊、一個小鎮、一個城市,甚至一個政府。

目前世界各國設有的直轄市:

東亞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直轄市的行政區劃為市轄區;重慶直轄市還有自治縣

1949年時,設有十二個直轄市,分別為:南京上海漢口鞍山撫順瀋陽本溪西安北平(今北京)、天津重慶廣州,除北平天津外,皆為大行政區代管。

1950年10月5日,旅大行署區改為東北大行政區代管的旅大直轄市。1952年11月15日,南京直轄市降為江蘇省省轄市。1953年7月8日吉林省長春市松江省哈爾濱市升為直轄市。1954年6月19日,降瀋陽、旅大、鞍山、撫順、本溪、長春、哈爾濱、西安、武漢、廣州、重慶直轄市為省轄市。1958年,天津直轄市降為河北省轄市,至1967年恢復。1997年3月14日重慶市重新恢復直轄市建制。

現時中華人民共和國有四個直轄市,轄域廣大,其分佈如下:

中華人民共和國直轄市
編號 直轄市 簡稱 人口(2009年12月) 面積 (km²) 密度(/km²)
1 北京市 1755萬人 16800 km² 2199
2 天津市 1176萬人 11919 km² 888
3 重慶市 3018萬人 82402 km² 624
4 上海市 2080萬人 6340 km² 2978

Template:中國已撤銷及變動的省級以上行政區

中華民國在1949年前,以人口達100萬人為基準,共設有12個直轄市,分別為:

1949年中華民國政府播遷台灣之後增設臺北市1967年改制)、高雄市1979年改制)。

目前中華民國實際統治的直轄市,有臺北市高雄市兩市。北、高兩市在升格直轄市後,曾停止民選市長,改由行政院官派,直轄市長仍得接受議員質詢並得以參與行政院會;1994年立法院通過《直轄市自治法》,依此開放直轄市長民選。

根據中華民國《地方制度法》第4條規定,人口聚居達125萬人以上之,得報請中央升格為直轄市;而人口超過200萬之,在還未升格為直轄市之前,準用相當於直轄市的編制與財稅等規定;據此規定,臺北縣常被稱為是一個「準直轄市」,而於2009年5月27日公佈之中華民國《地方制度法》第4條第2項已有「縣人口聚居達二百萬人以上,未改制升格為直轄市前,準用直轄市」之規定以資為佐。

目前中華民國現有的直轄市有

直轄市 市徽 人口 (2010年6月) 面積 (km²) 密度 (人/km²) 下轄區劃
臺北市 2,602,868 人 271.7997 km² 9,576.41 12區
高雄市 File:Kaohsiung City Seal 2010.svg 1,528,127 人 153.6029 km² 9,948.55 11區

2010年12月25日後,現屬臺灣省臺北縣臺中縣臺南縣[1]高雄縣,將單獨或者合併升格為直轄市(高雄縣與現有直轄市高雄市改制合併),升格後分別為新北市臺中市臺南市高雄市。此外,。此外,自1990年代以來人口成長快速的桃園縣人口於2010年六月達到200萬人,經核定將於2011年一月起準用直轄市編制。

屆時2010年12月25日後,中華民國的直轄市有

地圖 No. 直轄市 原有縣市改變 人口 面積 (km²) 下轄區劃
1
2
3
4
5
1 臺北市 臺北市 2,622,933 人 271.7997 km² 12區
2 新北市 臺北縣 3,849,492 人 2,052.5667 km² 29區
3 臺中市 臺中市 + 臺中縣 2,629,323 人 2,214.8968 km² 29區
4 臺南市 臺南市 + 臺南縣 1,873,681 人 2,191.6531 km² 37區
5 高雄市 高雄市 + 高雄縣 2,769,072 人 2,946.2527 km² 38區

現時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目前有兩個直屬於中央的城市:平壤直轄市朝鮮語:직할시直轄市)及羅先特別市朝鮮語:특별시特別市)。

編號 漢語名稱 韓文 設立年份 原屬道別 人口 面積 (km²) 二級政區
1 平壤直轄市 평양 직할시 1946年 平安南道 3,255,388 人 3194 km² 19區域 4郡
2 羅先特別市 라선 특별시 2010年 咸鏡北道 205,000 人 746 km² 1區域 1郡

直轄市(朝鮮語:직할시直轄市)是大韓民國在1991年以前曾有的行政區劃,現在則稱為廣域市朝鮮語:광역시廣域市),即轄境廣大的城市。現有仁川光州大邱釜山大田蔚山六個廣域市。首都首爾於大韓民國成立初期命名為特別自由市(朝鮮語:특별 자유시特別自由市),現則稱為特別市(朝鮮語:특별시特別市)。

編號 漢語名稱 韓文 設立年份 原屬道別 人口 面積 (km²) 二級政區
1 首爾特別市 서울 특별시 1067年 京畿道 10,464,051 人 605.25 km² 25 區
2 釜山廣域市 부산 광역시 1963年 慶尙南道 3,574,340 人 766.12 km² 15區 1郡
3 大邱廣域市 대구 광역시 1981年 慶尙北道 2,512,604 人 884.15 km² 7區 1郡
4 仁川廣域市 인천 광역시 1981年 京畿道 2,710,579 人 964.53 km² 8區 2郡
5 光州廣域市 광주 광역시 1986年 全羅南道 1,415,953 人 501.36 km² 5區
6 大田廣域市 대전 광역시 1989年 忠清南道 1,442,857 人 539.84 km² 5區
7 蔚山廣域市 울산 광역시 1989年 慶尙南道 1,126,879 人 1,056.40 km² 4區 1郡

蒙古國設有一的直轄市:烏蘭巴托市,為該國首都。

編號 漢語名稱 蒙文名稱 俄文名稱 人口 面積 (km²)
烏蘭巴托市 Улаанбаатар хот город Улан-Батор 1,044,500 人 4,704.4 км²

東南亞

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的直轄市(越南语Thành phố trực thuộc Trung ương城舖直屬中央),目前共設有5個:

漢語名稱 越南文名稱 越南漢字 人口 面積 (km²)
河內市 Thủ đô Hà Nội 首都河內 2,154,900 人 921 km²
胡志明市 Thành phố Hồ Chí Minh 城舖胡志明 5,378,100 人 2,095 km²
海防市 Thành phố Hải Phòng 城舖海防 1,711,100 人 1,503 km²
芹苴市 Thành phố Cần Thơ 城舖芹𡮲 1,112,000 人 1,390 km²
峴港市 Thành phố Đà Nẵng 城舖沱灢 715,000 人 1,256 km²

寮人民民主共和国的首都永珍為該國唯一的直轄市(寮语:ນະຄອນຫລວງ, nakhon luang)。

編號 漢語名稱 寮語名稱 拉丁轉寫 人口 面積 (km²)
13 永珍直轄市 ວຽງຈັນ Vientiane 695,473 人 3,920 km²

柬埔寨王國設有四個直轄市(高棉語:ក្រុង, krong),其中金邊市為其首都。

編號 漢語名稱 高棉語名稱 拉丁轉寫 人口 面積 (km²)
10 白馬市 កែប Kep 28,660 人 336 km²
14 拜林市 ប៉ៃលិន Pailin 22,906 人 803 km²
15 金邊市 ភ្នំពេញ Phnom Penh 2,009,264 人 376 km²
16 西哈努克市 ក្រុងព្រះសីហន Sihanoukville 235,190 人 868 km²

中亞

哈薩克斯坦共和國的直轄市(:город республиканского подчинения,:қаласы)意為共和國直屬城市,目前設有兩市,分別為該國新舊首都。

編號 漢語名稱 哈薩克語名稱 俄文名稱 人口 面積 (km²)
2 阿拉木圖市 Алматы қаласы город Алма-Ата 1,405,456 人 325 km²
5 阿斯塔納市 Астана қаласы город Астана 683,939 人 720 km²

吉爾吉斯共和國的直轄市(:город республиканского подчинения,:шаары)意為共和國直屬城市,目前設有兩市,分別為該國第一、二大城。

編號 漢語名稱 吉爾吉斯語名稱 俄文名稱 人口 面積 (km²)
1 比什凱克市 Бишкек шаары город Бишкек 1,250,000 人 127 km²
9 奧什市 Ош шаары город Ош 243,200 人 15.1 km²

烏茲別克共和國設有一個直轄市(烏茲別克語:shahri):塔什干市,為該國首都。為中亞第一大城,蘇聯時期為蘇聯第四大城。

編號 漢語名稱 烏茲別克語名稱 俄文名稱 人口 面積 (km²)
1 塔什干市 Toshkent shahri город Ташкент 2,220,700 人 256 km²

土庫曼共和國設有一個直轄市(土庫曼語:şäheri):阿什哈巴德市,為該國首都。

編號 漢語名稱 土庫曼語名稱 俄文名稱 人口 面積 (km²)
1 阿什哈巴德市 Aşgabat şäheri город Ашхабад 827,500 人 260 km²

東歐

俄羅斯聯邦直轄市(俄語:Город федерального значения),與其餘各聯邦主體(俄語:субъекты)權力相同,目前設有莫斯科聖彼得堡兩市。為俄羅斯聯邦前兩大城市,在蘇聯時期,亦為全蘇聯前兩大城市。

編號 漢語名稱 旗幟 徽章 俄文名稱 人口 面積 (km²)
1 莫斯科市 город Москва 10,382,754 人 1,100 km²
2 聖彼得堡市 город Санкт-Петербург 4,662,547 人 1,439 km²

烏克蘭設有兩個直轄市(:Міста що мають спеціальний статус):基輔以及塞瓦斯托波爾基輔該國首都,蘇聯時期為蘇聯第三大城。塞瓦斯托波爾昔日為黑海艦隊的基地。今為俄羅斯烏克蘭海軍共有。

地圖 漢語名稱 烏克蘭語名稱 俄文名稱 人口 面積 (km²)
基輔 місто Київ город Киев 2,785,976 人 839 km²
塞瓦斯托波爾 місто Севастополь город Севастополь 380,385 人 1079 km²

白俄羅斯共和國設有一個直轄市:明斯克市,即該國首都。

編號 漢語名稱 白俄羅斯語名稱 俄文名稱 人口 面積 (km²)
1 明斯克市 Мiнск Минск 1,834,200 人 305.5 km²

摩爾多瓦共和国設有三個直轄都會區(摩爾多瓦語:municipii),其中基希訥烏市為該國首都;而本德爾市實際上為德涅斯特河沿岸共和國所控制。

編號 漢語名稱 摩爾多瓦語名稱 俄文名稱 人口 面積 (km²)
1 基希訥烏市 Chişinău Кишинёв 663,400 人 120 km²
2 伯爾茲市 Bălţi Бельцы 148,200 人 60 km²
3 本德爾市 Bender Бендеры 93,751 人 97.29 km²

注释与參考資料

  1. ^ 台南市縣合併升格 劉揆:歷史文化重鎮考量中央社2009年6月29日

參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