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ie Wiesel became Founding Chairman of the United States Holocaust Memorial Council in 1980.

埃利·威塞尔 (Elie Wiesel)

埃利·威塞尔 (Elie Wiesel),奥斯维辛集中营幸存者、《夜》(Night) 的作者、人权活动家。威塞尔毕生致力于让全世界了解大屠杀的暴行,他于1986年荣获诺贝尔和平奖。

关键事实

  • 1

    1944年5月,埃利·威塞尔及其家人被驱逐到奥斯维辛集中营。他被选中从事强迫劳动,并被关押在莫诺维茨和布痕瓦尔德集中营。

  • 2

    战后,威塞尔孜孜不倦地倡导人们铭记大屠杀并从大屠杀中吸取教训,是创建美国大屠杀纪念馆的推动者。

  • 3

    1986年,埃利·威塞尔荣获诺贝尔和平奖,以此表彰他在世界各地为捍卫人权与和平所做的努力。

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一夜,在集中营度过的第一个夜晚,它让我的一生变成了一个被封印了七次的漫长黑夜。
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些弥漫的烟雾。
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些孩子小小的脸,在静默的天空下,他们的身体化为烟雾。
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些永远吞噬了我的信仰的火焰。
我永远不会忘记那彻夜的寂静,它永远剥夺了我求生的欲望。
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些时刻,它们谋杀了我的上帝和我的灵魂,将我的梦想化为灰烬。
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些事情,哪怕我注定与上帝活得一样长命百岁。
——摘自《夜》(Night),埃利·威塞尔所著

埃利·威塞尔是谁?

埃利·威塞尔(1928-2016年)是最著名的大屠杀幸存者之一,也是世界知名作家和人权捍卫者。他的第一本书《夜》(Night)讲述了他少年时期在奥斯维辛集中营遭受的苦难,已成为大屠杀文学的经典之作。1986年,他荣获诺贝尔和平奖。

1928年 9月30日,威塞尔出生在特兰西瓦尼亚的锡盖特(罗马尼亚,1940-1945年隶属匈牙利)。1944年,他和家人被运往奥斯维辛集中营。在大屠杀中,只有他和其三姐妹中的两个幸存下来。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威塞尔成为了一名记者、高产作家、教授和人权活动家。他曾任纽约城市大学犹太研究的荣誉教授(1972-1976年)。1976年,他成为波士顿大学的安德鲁·威廉·梅隆 (Andrew W. Mellon) 人文教授,拥有大学教授的头衔。1982至1983学年,威塞尔是耶鲁大学人文与社会思想领域的第一位亨利·卢斯访问学者。 

威塞尔孜孜不倦地倡导人们铭记大屠杀,并从大屠杀中吸取教训,也是创建美国大屠杀纪念馆的推动者。他亲身经历的种族灭绝促使他为全世界受压迫的人民大声疾呼。诺贝尔委员会授予他和平奖,“因为他是人类的使者:他传递的是关乎和平、赎罪和尊严的信息。”

埃利·威塞尔于 2016年7月2日去世,享年87岁。

埃利·威塞尔在大屠杀期间的监禁经历

1944年3月,纳粹德国占领了同盟国匈牙利。1944年5月15日至7月9日期间,匈牙利官员与德国当局合作,把将近44万犹太人驱逐到奥斯维辛集中营,其中大多数人在那里遇害。首批被驱逐的是锡盖特的犹太人,包括威塞尔、他的父母和三个姐妹。他当时年仅15岁。 

威塞尔一家被送往奥斯维辛-比克瑙集中营,那里既是集中营,又是屠杀中心。当威塞尔一家到达时,他的母亲萨拉和妹妹齐波拉被挑选出来,于毒气室中遇难。他的两个姐姐 比阿特丽斯和希尔达则被选中从事强制劳动,在战争中幸存下来。 

威塞尔和他的父亲什洛莫也被选中参与强制劳动。威塞尔被分配到奥斯维辛第三集中营(莫诺维茨)的布纳(合成橡胶)工厂工作。他和父亲后来从奥斯维辛被运至布痕瓦尔德,他的父亲在那里遇难。 

威塞尔的第一本书:《夜》(Night)

战后,威塞尔在巴黎学习,最终成为一名记者。在近十年里,他对自己在奥斯维辛和布痕瓦尔德集中营作为囚犯所经历的苦难保持沉默。1954年,在接受法国作家弗朗索瓦•莫里亚克 (François Mauriac) 的采访时,威塞尔被成功说服,不再保持沉默。随后,他写下《夜》(Night)。自1958年出版以来,《夜》(Night) 已经被翻译成30种语言,销量达数百万册。 

在《夜》(Night) 一书中,威塞尔撰写了自己在纳粹大屠杀期间的经历。他在书中作出了如下描述:  

他的家人与邻居在罗马尼亚锡盖特镇遭到围捕,被运送牲口的拖车运到奥斯维辛-比克瑙集中营;在筛选过程中,他的母亲和妹妹被选中立即送往毒气室处死,他、父亲以及另外两个姐妹则被集中营人员选中从事强制劳动,并被迫从奥斯维辛-比克瑙到布痕瓦尔德集中营进行死亡行军。

此外,威塞尔还描述了他和其他囚犯如何被集中营的残酷环境剥夺人性,经历心灵与肉体的双重痛苦,以及其自身遭遇的精神挣扎和信仰危机。  

作为作家的埃利·威塞尔

威塞尔是一位高产作家和思想家。除了《夜》(Night),他还写了40多本书,并因此荣获多个文学奖项,其中包括:

《耶路撒冷的乞丐》(1968),荣获美第奇文学奖;《遗书》 (1980),荣获国际文学奖;《第五个儿子》(1983),荣获巴黎文学大奖。

他的作品还包括两卷本回忆录。第一卷名为 《万川归海》 (1995)。第二卷名为 《海永不满》 (1999)。

作为人权活动家的埃利·威塞尔

1978年,美国总统吉米·卡特任命威塞尔为大屠杀遇难者委员会主席 (President's Commission on the Holocaust) 。威塞尔撰写了委员会相关报告,建议美国政府在华盛顿特区建立大屠杀纪念馆和博物馆。 

1980年,威塞尔成为美国大屠杀纪念委员会 (United States Holocaust Memorial Council) 的创始主席,负责执行大屠杀遇难者委员会的建议。威塞尔认为,美国大屠杀纪念馆应成为一座“活的纪念馆”,激励今世后代正视仇恨,防止种族灭绝,促进人类尊严。

1992年,威塞尔成为总部位于巴黎的人权组织——世界文化学会的创始主席。

威塞尔在全世界捍卫人权与和平的努力,为他赢得了总统自由勋章、美国国会金质奖章和自由奖章以及法国荣誉军团大十字勋章。他还获得了100多个高等学府颁发的荣誉学位。 

1986年,埃利·威塞尔荣获诺贝尔和平奖。在一份新闻稿中,诺贝尔奖委员会对威塞尔作出如下描述:

威塞尔是人类的使者,他传递的是关乎和平、赎罪和尊严的信息。他坚信,世界上与邪恶作斗争的力量终会取得胜利,此信念来之不易。他所传递的信息基于他的亲身经历,即在希特勒的死亡集中营遭受的彻底羞辱和对人性的完全蔑视。这一信息以证词的形式,通过一位伟大作家的作品得以重复和深化。

在荣获诺贝尔和平奖的三个月后,埃利·威塞尔和妻子玛丽恩成立了“埃利·威塞尔人类基金会”。基金会的使命是建立一个新论坛,以讨论人类面临的紧迫伦理问题,从而促进全世界的人权与和平事业。

埃利·威塞尔人权奖 

埃利·威塞尔人权奖每年由美国大屠杀纪念馆颁发。该奖项旨在表彰以实际行动推动纪念馆愿景的国际知名人士,在愿景的世界中,人们能够正视仇恨,防止种族灭绝,促进人类尊严。该奖于 2011年设立,原名为美国大屠杀纪念馆奖,后以首届获奖者埃利·威塞尔的名字重新命名,是纪念馆的最高荣誉。

常见问题解答

埃利·威塞尔是否找到了他的姐妹?

集中营解放后,威塞尔与姐姐比阿特丽斯和希尔达团聚。战后,威塞尔先是被送到法国的儿童之家,在那里拍摄了照片。希尔达在报纸上看到弟弟的照片,两人在巴黎重聚。几个月后,他们得知比阿特丽斯也活了下来。威塞尔的妹妹齐波拉在奥斯维辛遇害。 

埃利·威塞尔的家人还活着吗?

威塞尔的姐姐比阿特丽斯和希尔达幸存了下来。他的父母萨拉和什洛莫及其妹妹齐波拉都遇难了。

埃利·威塞尔于何时去世?

埃利·威塞尔于 2016年7月2日去世,享年87岁。

埃利·威塞尔为何获得诺贝尔奖?

埃利·威塞尔因其在世界各地为捍卫人权与和平的努力而荣获诺贝尔和平奖。1986年,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写道:“威塞尔是人类的使者,他传递的是关乎和平、赎罪和尊严的信息。” 

《夜》(Night) 一书所述结尾中,埃利·威塞尔多少岁?

《夜》(Night) 一书所述结尾中,埃利·威塞尔年仅16岁。 

埃利·威塞尔去过哪些集中营?

1944年5月,威塞尔被运到奥斯维辛-比克瑙集中营,后被送到奥斯维辛第三集中营(也叫莫诺维茨)进行强制劳动,距离主集中营几英里远。1945年1月,威塞尔被运往布痕瓦尔德集中营。 

埃利·威塞尔如何描述他在大屠杀前后对上帝的信仰?

埃利·威塞尔在其著作、演讲和采访中,都反思了他与上帝的关系。他在回忆录《夜》(Night) 的开篇写道,他从小就有虔诚的信仰和宗教教育。在奥斯维辛目睹了一切惨无人道的情形后,威塞尔在书中表示,他开始质疑上帝。在集中营解放后50多年里,他一直在反思:“宇宙的主宰,我对您的信仰呢?我现在意识到,即使是在那些我生命中最黑暗的时刻,我也从未失去对您的信仰。”

脚注

  1. Footnote reference1.

     埃利·威塞尔,《夜之三部曲:黑夜、黎明、白昼》 , (纽约:希尔与王出版社, 2006),第52页

  2. Footnote reference2.

    “1986年诺贝尔和平奖”, NobelPrize.org, 诺贝尔传媒 AB 2021, 收录于 2021年3月11日, https://www.nobelprize.org/prizes/peace/1986/press-release/.

  3. Footnote reference3.

    埃利·威塞尔,“敬畏之日的祈祷”, 纽约时报, 1997年10月2日, https://www.nytimes.com/1997/10/02/opinion/a-prayer-for-the-days-of-awe.html.

Thank you for supporting our work

We would like to thank Crown Family Philanthropies, Abe and Ida Cooper Foundation, the Claims Conference, EVZ, and BMF for supporting the ongoing work to create content and resources for the Holocaust Encyclopedia. View the list of all donors.

术语表